精准监管的基层实践与思考

中国税务报   2023-05-10 09:22:54

金龙

精准实施税务监管是营造公平公正税收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。如何科学地管、精准地管、有效地管,做到既不缺位,又不过度,是基层税务部门面对的重要课题。《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》实施两年来,国家税务总局牙克石市税务局积极探索建立“决策部署—执行实施—内控监督”的闭环式税收征管体系,有效提升了税收监管质效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笔者在工作中了解到,基层税务部门在推进征管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,包括税务干部角色转变还不到位、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协作配合不够强,外部与政府部门数据沟通交换渠道不够多、应用税收数据管税质量不够高等,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监管工作质效的稳步提升。结合实践,笔者认为,基层税务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税收监管水平。

一是做实内外协同,建立风险集中应对处理机制。

对内,牙克石税务局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,打破各业务部门之间、业务部门与税源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。通过整合征管、税政、非税、风险、信息中心等7个部门职责,成立以“岗责实体化、业务集约化、流程扁平化”为特色,以监控管理、统筹协调、数据应用为主要功能的“协同决策部”。“协同决策部”从行业出发,对辖区内税源进行分类分配,通过整体梳理和分析研判,全面掌握各行业经营趋势。以“大数据分析+风险识别”为抓手,设置风险统筹团队,对信息异常的纳税人按照问题类型建立台账,根据高中低风险级别分类分级开展风险应对,定期召开协同会议进行总结,强化风险防范。

对外,税务部门与财政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发改委、住建局等20余个部门建立综合治税机制,定期召开综合治税会议,制定多方数据交换机制,畅通交换共享数据渠道,通过开放有关信息查询权限,联合开展基础信息比对,为精准监管提供丰富数据源。针对确实存在风险的纳税人联合开展跨部门检查,提升税收监管效能,避免多头执法、重复执法。

二是做实分类应对,优化风险应对管理流程。

组建风险应对团队,定期开展纳税人征管信息日常比对分析,建立综合性、全税种、全行业风险管理模型,制定覆盖8个重点行业、16个税费种的风险应对模板。

优化风险应对流程。对低风险纳税人,推动辅导职能前移,压缩流转环节,直接下发至办税服务厅进行应对,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一次即可办理风险核实、数据更正、文书填写等业务,确需调查核实的事项,再下发税源管理部门处置,有效解决了税源管理部门“二传手”和税政部门数据多头汇总的问题。对中风险纳税人,分行业推送至税源管理部门,由税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团队化、一户式风险应对,开展一户式分析和验证,实现风险精准研判。对高风险纳税人,推送至第二税务分局集中应对,对涉嫌虚开发票、逃骗税及时移送稽查部门处理,实现各类涉税数据有效监管。

三是做实内控监督,确保税收风险防控到位。

强化对重点行业、重点岗位、关键流程的税收风险防控和监督,将内控监督和纪检监察贯穿税收监督的全过程。牙克石市税务局结合绩效考评指标、征管过程考核,以数据分析为支撑,由法制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,定期筛查税收执法工作中的疑点数据,进行风险预警;由纪检部门梳理廉政风险点,设立“兼职纪检监督员”,在第一税务分局及各乡镇分局所设置一名纪检兼职监察员,全程监督税收政策落实、税收监管推进等工作开展情况,按月考核并公示各流程廉政风险触发情况,防范发生廉政风险。坚持“以人为本、宽严并济”理念,制定税收监管工作12类概括性事项和38个具体事例,制定容错纠错办法,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、勇于试错主动性,确保税收监管稳步推进。

四是做实业务学习,提升基层干部监管能力。

在税收监管过程中,基层税务干部是重要的参与者,他们的业务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税收监管的实效。牙克石市税务局紧盯基层税务干部对政策把握不精不透、政策落实不实不准问题,把业务学习贯穿到工作实践中。

推出“教员机制”。由业务部门骨干担任大教员,税源管理部门青年干部担任小教员,按照大教员政策辅导、小教员反馈问题的模式,定期召开业务交流和专业知识培训,共同解决税收监管中的业务难题,确保税收监管人员精准、高效开展工作。

以老带新,建立“双带一现代师徒制”。挑选责任心强、业务精湛的两名老税务干部共同担任一名青年税务干部导师,与青年干部结对互助、共同学习。通过数字人事系统每周向师徒双方推送任务,在工作纪实模块记录工作和教学情况,每年年底对师徒教学情况进行年度评价,促使青年干部在税收监管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、提升工作能力。

(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牙克石市税务局局长)

相关新闻